中國消費者報杭州訊(記者施本允)近日,浙江省紹興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接到多起消費者反映商家利用積分到期催辦兌換相應商品涉嫌誤導消費的投訴。這些看似誘人的優(yōu)惠信息,實則暗藏消費陷阱,不法商家往往通過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紹興市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面對積分兌換活動時需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風險。
紹興市消保委提醒消費者應提高警惕,仔細辨別“積分到期兌換”信息的真?zhèn)?,當收到積分兌換相關的短信或通知時,不要盲目相信,特別是那些聲稱積分即將過期,且獎勵異常豐厚的信息,很可能是騙局的誘餌。切勿隨意點擊短信中的網(wǎng)址鏈接。
真正的運營商或正規(guī)企業(yè)的通知通常會使用特定的格式和語言,不會要求消費者通過陌生的鏈接或下載未知的應用程序來進行操作。如果對信息的真實性存在疑問,消費者可以直接撥打經(jīng)營者的官方客服電話或通過官方網(wǎng)站、官方應用程序進行查詢。
消費積分兌換商品存在較多限制,一般都有最低兌換標準。消費者應理智對待積分卡,在面對五花八門的積分卡產(chǎn)品時,應當從自身需要出發(fā),不要輕信所謂的積分兌換“補差價”福利噱頭,不要為兌換并不實用的積分而陷入積分陷阱。
消費者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下載陌生的 APP,來路不明的應用程序可能包含惡意軟件,一旦安裝,可能會竊取消費者的敏感信息,包括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無論是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還是各類密碼,消費者都不應在未經(jīng)核實的平臺上隨意填寫,尤其是涉及金融相關的信息,更要格外謹慎。
消費者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或通過官網(wǎng)進行積分兌換,兌換前核實售后相關信息,如有質量問題可及時調換。同時保留好積分商城購物截圖、消費頁面等消費憑證。一旦遭遇錢財流失涉嫌被騙,第一時間選擇報警;如果發(fā)生消費糾紛,先行與商家協(xié)商,或通過“全國12315平臺”APP、撥打12345熱線等方式投訴舉報,及時維護自身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