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施本允)又是一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促銷活動已經開啟,定金預售、紅包、消費券、跨店滿減、贈品等各類優(yōu)惠機制令人眼花繚亂。消費者在買買買的過程中有哪些容易忽視的問題?浙江省消保委提醒要注意以下這些點。
紅包不能用?使用限制要關注
“我在直播間搶到了500元紅包,今年‘雙11’可以省錢啦”“咦,我的紅包怎么下單用不了哇”……“雙11”期間,平臺、直播間會發(fā)放各類紅包和消費券,如定金紅包、尾款紅包、驚喜紅包、寵粉紅包、買返紅包以及美妝、服飾、玩具等消費券。消費者在搶到紅包和消費券后,實際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不在使用范圍”“已逾期”“不能疊加使用”等問題。
對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要注意使用場景限制。部分紅包有特定用途,如定金紅包用于抵扣定金,尾款紅包用于抵扣尾款,且可能存在商品類型限制,達人或品牌直播間發(fā)放的紅包通常只能在對應直播間使用。消費者在購物前要仔細閱讀紅包的使用規(guī)則,明確適用范圍和條件。
關注使用截止時間。紅包、消費券均會設置有效期,如有的截至特定自然日的特定時間,有的到賬后24小時內有效。建議消費者及時記錄失效時間,合理安排購物計劃,確保在有效期內使用。
了解使用數量限制。不同類型的紅包和消費券在單次提交訂單時的使用數量有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可在下單前計算商品總價,合理搭配紅包、消費券的使用數量,實現最大優(yōu)惠。
正裝變小樣?多規(guī)格組合套裝需甄別
“家人們,我們今天的洗衣液,拍1到手13袋,走過路過別錯過”“誒,怎么贈送的12袋都是小樣啊”……“雙11”期間,不少商家推出滿贈活動,消費者看到商品主頁或直播間“買x贈x”的宣傳,便以為送的都是同規(guī)格正裝,實際收到貨才發(fā)現贈送的是同產品小樣或其他產品。
對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要查看商品詳情。下單前認真查看商品詳情頁面,關注用戶評價,了解套裝中各個產品的具體規(guī)格、容量、成分等信息,尤其要明確贈品是否為試用裝及具體容量大小,不輕信主播宣傳。
聯(lián)系客服確認。消費者若對產品套裝規(guī)格和贈品有疑問時,要及時與商家客服溝通確認,明確產品規(guī)格、贈品情況,并保留聊天記錄作為維權依據。
及時理性維權。消費者收到產品后發(fā)現與宣傳介紹不符,可先與商家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及時向電商平臺或有關部門、消保委組織反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差價無法退?價保規(guī)則看仔細
“剛確認收貨怎么就降價了?我要去申請價保”“您購買的時候已是很劃算的價格,沒有為您找到差價”……當前,不少平臺將“雙11”大促分為多個階段,消費者常常發(fā)現在第一波促銷期間買的商品到了第二波促銷活動時,由于商家優(yōu)惠機制以及疊加紅包、消費券的不同導致價格更低,向平臺申請價保卻不一定能得到支持。
對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要了解價保服務內涵。為保障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當消費者在平臺購買帶有指定價保服務標識的商品后,在價保期內,如果同一商家的同一商品出現降價情況,消費者可以申請價保補差。
留意價保期限。目前,電商平臺有“15天價保”“30天價保”“大促價保”等多種價保服務類型,具體訂單的價保期可以通過查詢訂單詳情頁或者商品詳情頁保障服務確定。消費者如果發(fā)現商品在價保期間內降價,要及時申請退還差價。
明晰價保范圍。如部分平臺規(guī)則中明確通過疊加紅包、消費券等特殊優(yōu)惠方式使實付款降低,無法參與價保服務。部分特殊購物場景,如秒殺、百億補貼等,不支持價保服務,這些需格外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