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量微短劇采用付費訂閱模式,而且往往價格不菲。一些老年消費者由于對網絡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劇付費陷阱。有網友發(fā)文求助,稱家中老人為看微短劇,平均每個月都要充值6000元,至今累計充值金額竟高達4萬元。記者隨機對部分微短劇小程序進行查看時發(fā)現(xiàn),一些小程序的充值頁面上會自動勾選“默認開啟自動解鎖下一集”選項,且能夠自動扣款,很多中老年人常常會忽略這一選項。在網絡投訴平臺上,記者也查詢到不少相關投訴,涉及內容包括虛假宣傳、誘導充值消費、不予退款等問題。(據(jù)央視網報道)
近幾年,微短劇的火爆程度一點也不亞于網絡直播,很多人成為追劇鐵粉,不惜為追劇大額充值、不眠不休。一般來說,由于老年群體缺少子女陪伴,且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脫節(jié),其在刷手機時,極易被劇情跌宕起伏的微短劇吸引并沉迷其中,這原本無大礙,畢竟,一方面老年群體有了娛樂活動,另一方面,微短劇有了流量和人氣,算是雙贏的事情。
不過,關鍵的問題在于微短劇并非做公益和慈善、專門免費提供給老年群體打發(fā)時間,其本以盈利為目的而制作推出。創(chuàng)作微短劇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收費也無可厚非。然而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微短劇在收費方式上存在對消費者極不友好的陷阱。如一些微短劇的小程序頁面中,會默認開啟“自動解鎖下一集”選項,且能夠自動扣款,很多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費者常常會忽略這一選項。那么,在消費者綁定手機號碼、銀行賬戶,為第一集付費后,就像開啟了“潘多拉魔盒”。
因為消費者已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默認開通了“自動解鎖下一級”選項并自動扣款,在此情況下,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費者誤以為自己可以一直免費觀看微短劇,殊不知其正在為觀看的每一集不斷買單,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集一集地單獨付費往往要比整部付費貴很多。還有很多消費者尤其是老年群體,并不會刻意關注是否勾選了自動續(xù)費選項,且銀行卡也沒有開通扣費提醒,不知不覺間被微短劇平臺“掏空”錢包。
毫不客氣地說,如果不對付費微短劇進行有力監(jiān)管,其看似娛樂了老年群體的生活,實則成為掏空其養(yǎng)老錢的蛀蟲。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現(xiàn)實是——很多人在開通相關服務、啟動相關APP或者小程序時,根本不會注意相關勾選事項,且商家也不會明確告知有關收費、續(xù)費等關系消費者切身權益的事項,而是采取“一攬子打包”方式渾水摸魚,讓消費者稀里糊涂地默認勾選相關事項,發(fā)現(xiàn)被巨額扣費后也有理說不清。
這種套路,顯然對消費者極不友好,對老年群體更不友好,甚至可以說是“坑老”APP或小程序。老年人不像未成年人那樣不能獨立開通賬戶服務,而且可能有不菲的錢款可以被“薅羊毛”。鑒于此,相關部門有必要充分考慮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科學合理地規(guī)范付費微短劇的收費模式。如強制要求經營者在自動展期、自動續(xù)費前,以短信、微信通知等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而非遮遮掩掩地偷偷扣費。同時,不妨設置防沉迷模式,在消費者沉湎微短劇時用顯著方式提醒,進而讓老年群體成為微短劇快速發(fā)展的受益者,而非淪為既浪費時間又被掏空錢包的受害者。(史洪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