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在线视频国产,国产欧美日韩免费看AⅤ视频,亚洲ⅴ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久久天天躁日日躁狠狠综合

  • <legend id="rgc7z"><ol id="rgc7z"><b id="rgc7z"></b></ol></legend>

      
      
          <small id="rgc7z"><kbd id="rgc7z"></kbd></small>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主管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主辦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

          當前位置:首頁 > 熱點新聞
          3•15在行動|1元秒殺、1元套餐,種牙正畸真的這么便宜嗎?
          2024-03-18 18:38 本文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作者:王小月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王小月)“種植牙檢查+方案秒殺價1元”“1元正畸團購套餐”……從電梯里到公交站臺,從朋友圈里到短視頻平臺,隨處可見的口腔機構宣稱低價的種植牙或正畸廣告,讓不少有需求消費者心動不已。

          這些如此之低的價格甚至近乎于免費的宣傳是真的嗎?《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消費者通過類似廣告,到店咨詢或接受服務后,往往被“突如其來”的基臺、牙冠、手術等費用打得措手不及。在網絡平臺上,也有很多關于種植牙、正畸的投訴,內容多涉及價格不透明、退費難、虛假宣傳等。

          維樂口腔低價引流到店漲價

          隨著我國口腔健康教育的不斷推進,居民對口腔健康問題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種植牙也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群,不斷向年輕人群擴大。

          2023年國家實行口腔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以來,口腔市場原本高值耗材價格大幅跌落,不少消費者因此受益。不過,耗材價格下跌后,部分口腔機構開始“另辟蹊徑”,以明面低價、暗藏高價的方式“套路”消費者。

          浙江杭州消費者李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我在當地一家正畸醫(yī)院完成根管治療后,醫(yī)生告訴我需要戴數字化樹脂牙冠。但當地的醫(yī)院制作牙冠需要3—7天,制作完成后還要再去口掃,這樣一算,牙套就要等到春節(jié)后了。為了在春節(jié)前拿到牙套,我想著換家店制作牙冠,同時為了避免空跑一趟,我提前線上咨詢了多家店的客服。”

          李女士咨詢了維樂口腔上海楊浦五角場店的客服,客服表示臨時牙冠可以當天制作完成,價格200元/顆。李女士說:“和維樂口腔門店客服約定好時間后,她就從杭州趕到了上海,路上花費了五六個小時。但到達門店后,醫(yī)生告訴我每顆牙需要1500元。”

          由于實際價格和客服所說的相差甚遠,李女士最終沒有接受,但仍有種“啞巴吃黃連”的感覺。“我咨詢時已經明確了自己需要數字化樹脂牙冠的需求,如果不是客服告訴我價格為200元/顆,我也不會去上海,其中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損失還需要我自己承擔。”李女士表示。

          消費者李女士與維樂口腔客服聊天記錄。資料圖片

          松鼠口腔、華美口腔報價有陷阱

          記者在平臺搜索“種植牙”,看到不少口腔機構團購套餐的價格格外吸睛。其中,松鼠口腔·中山種牙·矯正中心的“韓國品牌,種植牙一口價套餐”顯示售價為1978元,并重復強調“種植牙全包一口價”,小字標注有“耗材+服務費全包+到店不加價”。記者詢問客服是否為一口價、是否還有其他收費,對方沒有明確答復,僅表示“種植牙需要先到院拍片面診才能評估確認方案”。記者進一步詢問多顆牙能否按照1978元的價格種植,客服稱“這是新診到院享受首顆的優(yōu)惠活動”。

          松鼠口腔·中山種牙·矯正中心宣傳的一口價套餐。資料圖片

          在社交平臺,記者也看到有消費者講述自己在口腔機構碰到的“套路”:“我看到維樂口腔福州中亭街店有‘1元正畸團購套餐’,包括正畸術前拍片、正畸方案設計。但到店后,醫(yī)生助理要求我先繳納500元才可以和醫(yī)生溝通。詢問后才得知,只有繳費才可以得知具體方案。”

          無獨有偶,廣東佛山消費者毛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她在朋友圈看到華美口腔的活動“進口種植牙1980元”,當即就被吸引了。不過問過客服后才知道,1982元指的是“首顆1980元,第二顆進口的是4980元,兩顆牙滿5000元減1000元”。

          “我約了時間去拍片子,見了醫(yī)生,醫(yī)生說要種牙的話還需要0.25克的骨粉+骨膜。我又被帶去找顧問,顧問表示1980元是兩顆牙起種的價格,一顆牙不行,和之前客服的說法不同。我拿出了與客服的溝通記錄,對方無奈答應,又繼續(xù)給我算了一筆賬:一顆牙1980元+骨粉1000元+骨膜1500元+升級全瓷1200元,共計5680元,并表示我這么年輕,質保三年不太好,建議我質保二十年以上或者終生,總體算起來要花費6000多元。”毛女士說,她覺得價格太高,顧問又說可以把骨粉送給她,再優(yōu)惠1000元。面對進店前后不同的說法和飄忽不定的價格,毛女士有種被“套路”的感覺。

          口腔醫(yī)療醫(yī)美市場亟須規(guī)范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因為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很多選擇種牙、正畸的消費者會提前詢問收費項目。但不少口腔機構會通過低價引流、到店后加收各種費用或把收費項目轉移到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方式,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

          “廣告說免費種牙、便宜種牙,但實際上手術費、專家費等最后算下來肯定不會便宜。”一位從事口腔行業(yè)的業(yè)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為了更快地獲取利益,很多口腔機構確實將治療放在末位。他透露,很多口腔機構負責接待的種牙方案咨詢師并非是真正拿到執(zhí)業(yè)證的醫(yī)生,因此在方案的制作中可能會將追求業(yè)績擺在首位。

          “非公立口腔機構為了獲客,會打出比公立牙科醫(yī)院更低的價格。”上述業(yè)內人士認為,在這場價格戰(zhàn)里,容易造成“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惡性競爭。引流推廣都需要費用,有些口腔機構為了達到低價目的,扣除基本材料成本和廣告費后,只能在技術上偷工減料,后果最終還是由消費者承受。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倪娜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根據《廣告法》的有關規(guī)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如果口腔機構的廣告宣傳中存在類似“種植牙檢查+方案秒殺價1元”的低價宣傳,但實際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格等信息與允諾的信息不符,對購買行為產生實質性影響,或者存在故意隱瞞真實價格、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可能涉嫌虛假宣傳。

          “收費不透明、附加收費等行為,會導致消費者無法準確了解所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實際費用,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倪娜認為,除了加大對口腔機構的監(jiān)管力度,行業(yè)協(xié)會也應制定相關行業(yè)自律規(guī)范,規(guī)范口腔機構在廣告宣傳、價格公示、收費明細等方面的行為,引導企業(yè)誠信經營,促進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公布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要求,讓消費者和口腔機構都能清晰了解法律規(guī)定和各自權利義務。

          倪娜建議,行業(yè)協(xié)會還可以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對口腔機構的經營行為進行信用評價并向社會公布評價結果,以便消費者選擇信譽良好的機構。

           

          責任編輯:張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