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武曉莉)當下,受“流量經濟”刺激,網絡謠言的內容廣度、傳播速度、更新頻率、影響范圍以及社會危害性等顯著增強。12月22日,公安部通報了全國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整治網絡謠言違法犯罪活動相關情況。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wèi)局副局長李彤介紹,全國公安機關依托“凈網”專項行動,依法重拳打擊造謠傳謠違法犯罪活動,并同步開展網站平臺綜合治理和普法宣傳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
嚴厲打擊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造謠傳謠違法犯罪活動。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將網絡謠言作為重點打擊整治的“網絡亂象”之一,及時發(fā)現(xiàn)查處借熱點輿情事件進行造謠傳謠線索,堅決整治自媒體運營人員炮制謠言進行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等行為,重拳打擊編造虛假警情、疫情、險情、災情等違法犯罪活動。今年4月至7月,針對熱點事件中謠言高發(fā)等突出問題,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為期100天的網絡謠言專項整治,集中查處整治了一批網上造謠傳謠違法犯罪活動。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已偵辦網絡謠言類案件4800余起,依法查處造謠傳謠人員6300余名,依法關停違法違規(guī)賬號3.4萬個。
嚴厲懲治造謠誹謗等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活動。2023年,針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全國公安機關依托“夏季行動”和“凈網2023”專項行動,重拳打擊整治造謠誹謗、謾罵侮辱、侵犯隱私等突出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行為。截至目前,共查處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案件110起,刑事打擊112人,行政處罰96人,批評教育472人,指導重點網站平臺阻斷刪除涉網絡暴力信息2.7萬條,禁言違規(guī)賬號500余個。
積極開展打擊治理網絡謠言普法宣傳工作。綜合運用警情通報、新聞發(fā)布會、媒體采訪報道、發(fā)布典型案例、線下宣傳活動等多種形式,持續(xù)開展辟謠宣傳和普法教育。據介紹,今年以來,已累計曝光典型案例2000余起,達到了以案釋法的目的。同時,各地公安機關持續(xù)發(fā)布轉發(fā)辟謠宣傳文章,累計發(fā)布宣傳文章2萬余篇,在全社會營造打擊整治網絡謠言的濃厚氛圍。
持續(xù)加強各類網站平臺綜合治理。以重大網絡謠言案件為切入點,拉網式排查網站平臺漏洞問題,通過警告、責令整改、罰款等措施查處了一批不履行主體責任和義務的平臺。同時,不斷加強互聯(lián)網安全監(jiān)督檢查,整治各類網站平臺1.2萬家次指導大型重點互聯(lián)網企業(yè)加強辟謠宣傳力度,及時發(fā)布轉載辟謠信息,與有關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拒絕網絡謠言 清朗網絡環(huán)境”倡議書,努力營造良好網絡氛圍。
經過近一年的打擊整治,網絡謠言違法犯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近期又有新的惡性謠言出現(xiàn),如“某地地鐵發(fā)生恐怖襲擊”“北京某醫(yī)院醫(yī)生被砍身亡”等,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對此,2024年將成為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年,全國公安機關將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