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桑雪騏)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發(fā)布了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其中部分案例涉及到老年人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這一社會性話題。有專家表示,與錢袋子鼓起來的速度相比,公眾在提升金融素養(yǎng)、掌握金融消費權益等方面的成長速度相對遲滯。作為普惠金融踐行者,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始終將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作為重要的企業(yè)社會責任來履行。
以案說險 傳遞溫暖
2020年9月,捷信攜手天津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共同開設“捷信金融小課堂” 系列專題。該系列專題以真實金融案例為藍本,通過案例情景劇的方式,為觀眾講述,生活中的金融常識與風險防范知識,內容涵蓋個人信息保護、個人征信、合理借貸、理性消費等多個領域。
天津電視臺開設的“捷信金融小課堂”受到人們的歡迎
此外,捷信還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線上視頻會議的方式開辦“線上金融大篷車”“云上課堂”,讓金融科普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針對老年群體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事物較慢等特點,企業(yè)志愿者把金融防騙要點歸納成易于記憶的順口溜,切實幫助他們提高識別、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遠離非法金融活動。
“捷力”同心 信守不渝
捷信講師為西南民族大學的學生們普及金融安全知識
據了解,捷信多次與中國金融教育發(fā)展基金會合作,推動陜西、山西等地的農村貧困地區(qū)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助推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江西、福建和湖北三省舉辦“金融教育助力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村領導干部賦能培訓”項目,培育既懂農村又懂金融的干部,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建設。
大學階段是學生從校園步入社會尤為重要的“最后一公里”,捷信相關負責人表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金融消費觀念和金融自我保護意識,至關重要。為此,企業(yè)先后走進河北工業(yè)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高校,幫助大學生提高提升金融素養(yǎng),共同營造大學校園綠色、健康、安全的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
多年來,捷信一直堅持在全國各地開展類型多樣的金融知識普及活動,為包括社區(qū)老年人、職場新生代、青年務工群體、大專院校師生、農村兒童等各類人群送去“接地氣”的金融知識。捷信負責人表示,未來,捷信還將積極履行企業(yè)社會責任,開展形式多樣的金融知識普及活動,為切實提高公眾金融素養(yǎng)、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