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位網(wǎng)友向記者反映了上海迪士尼樂園“預約等候卡”的問題,不停搶卡、難以搶到,甚至不得不額外掏錢,本意是為了疫情防控的“預約等候卡”,由于提示存在一定欠缺,且系統(tǒng)配套也有短板,這一新產(chǎn)品在實際操作中似乎變了味,甚至被部分消費者質疑為“變相提價”。
媒體的報道,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所謂“預約等候卡”的真諦。無論出于疫情防控,緩解游客對排隊、人群聚集、社交距離等方面的擔憂,還是出于客流管控,提升游客游園體驗,對于迪士尼推出“預約等候卡”這項新制度,消費者均可理解也愿意配合,怕就怕以此為噱頭,夾帶私貨,而成為變相營銷套路,從而薅游客羊毛。
從實際看,該制度的設計確有這方面的嫌疑。且不說“必打卡”的大熱門項目均需提前搶卡,就連一些小型、相對有人氣的項目也都被納入其中。游客在買票時并未發(fā)現(xiàn)明確的提示內(nèi)容,都是到現(xiàn)場后,甚至是在游玩項目前“碰壁”后才了解到相關信息。
盡管上海迪士尼方面對此振振有詞,頗有說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其“預約等候卡”制度確實會限制甚至侵害一些消費者的正當合法權益。而對于“預約等候卡”的分流效果如何,游客也是眾說紛紜??梢?,原本是為了疫情防控、控制客流才啟動的“預約等候卡”,目前已經(jīng)走樣變味。
作為重要旅游目的地,人們愿意在特殊時期到上海迪士尼樂園游玩,多少都是出于對這個品牌懷有一定的感情,而這一次,迪士尼這種看似有些“涸澤而漁”的做法,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人們對于其品牌的信任。
無論如何,迪士尼樂園推出“預約等候卡”創(chuàng)新規(guī)則無可厚非,甚至大有必要,但其前提必須依法合規(guī),誠心誠信,不能成為變相營銷、薅游客羊毛的套路。解決此問題,除了園方自律,進一步補上短板,完善規(guī)則,避免消費者可能因搶不到“預約等候卡”并因此存在無法游玩熱門項目的風險,也需要當?shù)叵嚓P部門作為,對此類 “店大欺客”,無視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影響消費核心權益行為,要履職盡責,保持高壓態(tài)勢,以實際行動回應游客關切。
當前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各景區(qū)景點、主題公園可能會采取各種新措施、新手段保障自身有序運轉、避免人員聚集。在旅游業(yè)全面實施預約制度的背景下,游客在前往游玩之前還是應盡量全面地了解目的地相關規(guī)定,以免令自己的權益受損。(張國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