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劉浩)這是一座廢棄的工業(yè)老倉庫,又是一個被綠色植被覆蓋的小“山丘”。在這樣的地方喝著咖啡、欣賞著黃浦江畔的風景,是一種什么體驗?矗立于上海楊浦濱江的綠之丘,原是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上海煙草公司機修倉庫,這座6層鋼筋混凝土建筑曾因阻隔濱江視線而面臨拆除命運。如今,經(jīng)過設計師的妙手改造,它化身為一座融合工業(yè)遺跡與綠色生態(tài)的“垂直花園”,成為游客打卡新地標,也成為了繁忙都市“輕逃離”的新場所。
4月23日下午,記者來到綠之丘,入口的拱門被植被包裹著,斑駁的混凝土立柱支撐起層層退臺,巨型旋轉樓梯如DNA螺旋攀升,空中連廊橫貫挑空結構,鋼結構骨架與蓬勃生長的爬山虎相互纏繞,為充滿現(xiàn)代感的上海增添了獨特的風格。
綠之丘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的原因,正是粗獷工業(yè)風與柔美綠植帶來的混搭感。熱愛拍照打卡的郭小姐正在旋轉樓梯處拍一組照片。她告訴記者,她從社交媒體上了解到綠之丘,隨后便被這里的氛圍所吸引?!案蓛簟薄皹O簡”是她對這里最深刻的印象,這也是今天她所拍照片的主要風格?!斑@里每個角落都藏著打卡密碼,工業(yè)廢墟與綠植的碰撞,隨手一拍就能‘出片’?!?/p>
綠之丘外觀宛如一個綠色小山丘。 劉浩/攝
綠之丘入口處。劉浩/攝
在頂樓270度的觀景平臺,攝影愛好者李先生支起長焦鏡頭,為遠處的楊浦大橋、陸家嘴“三件套”按下定格鍵?!巴高^這些工業(yè)遺跡看現(xiàn)代天際線,像是給城市加了層時光濾鏡?!?/p>
工業(yè)風旋轉樓梯。劉浩/攝
對附近居民而言,綠之丘則是家門口的綠洲。已經(jīng)退休的許阿姨帶著孫子每天沿濱江步道散步至此。她告訴記者,以前這帶全是封閉的廠區(qū),現(xiàn)在成了家門口的立體花園。天氣轉暖后,這里的花草樹木逐漸生長起來,帶來勃勃生機。
這座開放型建筑重構了周邊居民的生活動線。年輕父母推著嬰兒車在退臺花園遛彎,附近白領午休時沿著步道快走健身,狗主人們在濱江步道遛寵,這座24小時開放的空間,用裸露的水泥柱撐起市井煙火,以層疊的綠意消解都市疲憊,成為不同年齡群體的“共享客廳”。
“在這里喝咖啡,喝的是上海工業(yè)文明的味道。”消費者陳女士正坐在綠之丘一樓的Morning LAB咖啡店中,拿起手機拍下咖啡與這座工業(yè)風小店的合影。在這里,綠之丘的消費場域被情感價值重新解構,消費者愿意為這份“在鋼鐵森林里喝咖啡”的體驗買單。
記者看到,該咖啡店裝修風格與綠之丘工業(yè)風保持一致,店內店外放置露營風的桌椅,滿墻的藝術涂鴉,營造出一個充滿個性的休閑空間。坐在咖啡店的外面,就可以欣賞到對面黃浦江畔的風景,視野極佳。
咖啡店店員告訴記者,該咖啡店于2023年5月份開業(yè),周末客流量比工作日更多,天氣好的話,一天客流量能達到上千人。來店里消費的人群包括來打卡的游客和附近生活工作的居民,但游客數(shù)量占比更多。
在鋼鐵森林里喝咖啡。劉浩/攝
消費者于小姐則是來這里享受鬧市中的一點靜謐,點一杯咖啡就可以在這里放空發(fā)呆。她告訴記者,在這里可以體驗到不同于市中心的氛圍,懷舊的工業(yè)風格仿佛置身上個世紀,滿墻的綠植又像身處在大自然中,帶來時空交錯的感覺,可以短暫的逃離都市生活。
在鋼鐵森林里喝咖啡。劉浩/攝
在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中,綠之丘為人們創(chuàng)建了一塊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在這里,一杯咖啡能品出百年滄桑,一次打卡能完成與城市的深度對話。在這里,斑駁工業(yè)風混搭綠植,搭建起一個與懷舊與自然相融合的綠色“山丘”,與對岸嶄新的高樓大廈相呼應,共同記錄著上海的過去與現(xiàn)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