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萬曉東)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近年來開展的消費調查及96315投訴熱線數據顯示,近50%的老年消費者曾遇到過消費陷阱。近日,北京市消協發(fā)布消費警示,提醒老年消費者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北京市消協提醒消費者,在面對聲稱能夠“包治百病”等夸大之詞時,務必提高警惕意識,切記食品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起到治療作用,更不能包治百病。身體健康出現狀況時要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咨詢醫(yī)生或專業(yè)人士意見,確保所購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癥購藥,理性消費。
對于上門推銷行為,消費者應保持高度警惕,建議要先和家人溝通或有家人在場,謹慎查看了解對方真實身份,包括生產廠家、經銷商證照是否齊全,店面地址是否真實,售后服務是否有保證等,直銷員還需佩戴直銷員證件,也可撥打廠家及經營商家電話進行核實。
消費者在面對來路不明的講座活動時,要提高警惕,不要貪圖小便宜被免費贈送所誘惑,不要隨意在講座課堂購買保健食品或用品。對電話邀請、傳單邀請形式的講座要謹慎參與,切勿輕信陌生人。一旦涉及個人財產,時刻保持頭腦清醒,防止落入非法集資陷阱。
老年消費者在遇到免費旅游宣傳時,不要盲目輕信,要冷靜對待,要避免參加存在陷阱的免費旅游,旅游途中更要時刻保持理智消費。
北京市消協提醒老年消費者,要保持健康的消費理念,理性消費,避免盲目跟風或沖動購買。不要被服務人員所謂的親情式服務所打動,理智對待養(yǎng)生、保健講座中帶有煽動性的言語。遇到問題要找家里人商量,切勿聽信虛假宣傳,更不能因此停止正常的保健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此外,日常消費中要主動索要并保留相關購物憑證,當發(fā)現個人合法權益受損害時,依法尋求相關部門幫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