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武曉莉)如今搜攻略、看評價逐漸成為人們網絡消費時的習慣,然而也存在一些運營機構通過惡意刷單、控評來干擾消費者的選擇。日前,中央電視臺曝光了網店刷好評套路,上海警方全鏈條搗毀一個有償組織網絡寫手,撰寫、發(fā)布不實帖文的“網絡水軍”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1人,涉案金額達200余萬元。
刷單、控評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虛假數據產生的誤導,又侵犯消費者哪些權益?如何抑制刷好評現象?《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對此進行了了解。
網店刷好評套路深
當買家秀成為虛假人設的新聚集地,網絡水軍頻繁地刷單、控評,不光使得網評好壞真假難辨,也讓消費者網購心儀之物變得困難。
近期央視報道的“網絡水軍”收錢刷單、控評的一系列操作,幾可亂真。刷單公司在網上拋出關于某產品或某公司的大量好評文章,其實是專人專門編寫的虛假體驗式文稿,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批量發(fā)布,以此來稀釋真實用戶發(fā)布的投訴、質疑類負面信息,形成所謂沉帖的效果,給某公司或某產品虛增好評度和美譽度,打造出一個假的“好口碑”。由于發(fā)布賬號分布在全國各地,且每個賬號都有不同的人設,比如家庭主婦、在上海找工作的青年等,使得這些網絡賬戶看似十分真實。
然而以虛假的購買使用體驗,引誘消費者購買產品和服務,待消費者使用之后,會發(fā)現事實的體驗與宣傳的效果大相徑庭。這是因為水軍沒有收到過任何產品,沒有去體驗過就憑空捏造出相關的體驗式文章。而正常的網紅或者博主則是先收到產品,體驗之后再寫的體驗式文章,文章當中介紹產品使用感受的內容也更加真實。
只不過記者在一家電商平臺的“雙11”頻道發(fā)現,利用虛假人設發(fā)布買家秀的情況并不少。例如一款真維斯品牌的搖粒絨外套,13個圖文并茂的買家秀,仔細看都是該品牌自己的模特以不同的ip、不同的文案發(fā)布的,清一色的溢美之詞。
對此,一位四川網友對記者說,正常的買家秀大多是普通消費者展示的內容,主要是拍產品本身,而不是像刷單的買家秀那樣,里面登場的都是帥哥美女,評價更是文采飛揚。她說:“我買東西不光看好評,還要看差評。差評往往是真人寫的真心話,如果說出的缺點自己能接受,那么這個產品就可以放心買?!?/p>
刷好評構成不正當競爭
“刷量、刪差評、虛假評價等行為擾亂了電商行業(yè)正常的交易秩序,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本W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記者說?!斗床徽敻偁幏ā返诎藯l明確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9月1日開始執(zhí)行的《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guī)定》第九條明確規(guī)定,不得以返現、紅包、卡券等方式利誘用戶作出指定好評、點贊、定向投票等互動行為。刷好評的行為顯然違反了這些規(guī)定,通過制造虛假的用戶評價,誤導消費者對店鋪和商品的認知,構成了虛假宣傳。
“從民事的角度來講,虛假數據產生的誤導,當然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闭憬瓭纱舐蓭熓聞账蓭燅R愷濃對記者說,通過虛假用戶的虛假評價,來主導用戶評價區(qū),以此欺騙、誤導之后的消費者,這一行為既影響了公平競爭的營商環(huán)境,同時也干擾了消費者的理智選擇,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水軍刷一下單,居然驚動警方,這是為什么呢?馬愷濃認為,網絡水軍的本質是網絡會黑產,是一種嚴重影響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這種有組織有策劃、有預謀,并靠這種經營盈利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非法經營的行為,會涉嫌非法經營罪。
馬愷濃認為,這種以發(fā)布虛假的購買使用體驗去引誘消費者購買產品或服務的行為,如果是一個團隊,就屬于有組織、有預謀,因此,還可以認定涉嫌虛假廣告罪,因為這樣的方式明顯就是在評論區(qū)打虛假廣告,故意把虛假的用戶體驗告訴消費者,引起消費者誤認,其行為整體上也符合虛假廣告罪的構成要件。
莫岱青認為,刷量、刷好評產生的泡沫數據,不僅會讓一些劣質產品得逞,而且在大數據時代,對行業(yè)、平臺大數據和廣告效應也會產生誤導,甚至還會影響相關部門的決策,對真正尊重游戲規(guī)則的電商從業(yè)者來說,這也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抑制亂象需要多方聯動
近年來,為有效凈化網絡環(huán)境,國家對網絡水軍加大了打擊力度。如去年年底,廣東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針對“好評返現”等問題,調查了多家知名網絡交易平臺。部分平臺隨后進行了整改,例如將“返現卡”“好評卡”等詞語作為搜索關鍵詞進行全面排查和甄別,下架相關商品鏈接;為遇到“好評返現”的消費者,提供退貨、退款、賠付等服務;加強普法宣傳,進一步完善商家誠信經營積分制度;給商家發(fā)出有關禁止“好評返現”違規(guī)行為的通知等。
但是,在暴利的驅使下,一些網絡社交群中仍有“網絡水軍”在活躍。專家認為,抑制刷單、控評現象需多方聯動。
其實刷好評這類行為可能會對電商行業(yè)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如果消費者發(fā)現或者看到相關刷單控評的信息,就會對企業(yè)的名譽和產品質量產生不信任。因此,電商面對真實用戶的負面評價或者產品服務的負面報道等,正確的做法是及時糾錯、完善服務,而不是雇人刷好評、控評。
浙江省消保委網絡消費維權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杭州市電子商務協會新零售專委會主任曹磊對記者說,要抑制刷好評現象,需要從多個層面聯動來解決。首先,有關部門要落實好新《電子商務法》規(guī)定,對電子商務經營者以虛假宣傳、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侵害消費者知情權的行為及時依法打擊。其次,平臺層面也要表明態(tài)度,堅決反對商家刷好評,對于商家出現的刷量行為進行嚴厲懲罰。最后,消協組織、專業(yè)機構、廣大用戶,在抑制電商平臺刷好評現象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通過監(jiān)管部門、電商平臺和社會各界密切配合,才能更全面地對刷好評行為進行監(jiān)督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