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在线视频国产,国产欧美日韩免费看AⅤ视频,亚洲ⅴ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久久天天躁日日躁狠狠综合

  • <legend id="rgc7z"><ol id="rgc7z"><b id="rgc7z"></b></ol></legend>

      
      
          <small id="rgc7z"><kbd id="rgc7z"></kbd></small>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主管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主辦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

          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
          理財產品提前“退場” 你買的產品怎樣了?
          2022-08-22 12:47 本文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作者:聶國春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聶國春)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公告不斷,引發(fā)市場關注與熱議?!吨袊M者報》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今年以來選擇提前終止運作的理財產品累計已達到四五十只。

          “隨著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的逐步推進,產品提前終止的情況可能還會出現(xiàn)?!逼找鏄藴恃芯繂T霍怡靜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提前“退場”屬于正常市場行為,理財機構要留住投資者,需進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提升專業(yè)配置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多只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8月15日,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發(fā)布公告稱,經審慎評估,決定于2022年8月17日提前終止中信理財之睿贏定增穩(wěn)健24月周期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產品代碼: A204D1481)。

          此前的8月5日,信銀理財決定于8月9日提前終止了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15號理財產品(產品代碼:AF212111)。該產品于8月16日清算完畢,最終產品份額凈值為1.0081元。

          記者注意到,7月以來,信銀理財已經提前終止了多只固收類理財產品,包括信銀理財固盈象固收穩(wěn)健半年定開1號,以及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9號、12號等。

          除了信銀理財,農銀理財也于7月18日公告稱,旗下“農銀同心•兩年開放”價值精選第1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新客新資金專享)計劃于2022年8月24日提前終止,產品到期日同步變更。該產品成立于2020年8月26日,理財產品最長期限10年,每兩年開放1次,第一次開放期為2022年8月26日。

          不止理財公司,部分銀行也在提前終止理財產品。公告顯示,中原銀行在6月和7月先后提前終止了16只理財產品,盛京銀行也提前終止了“添益系列理財產品”15只產品。此外,浦發(fā)銀行、日照銀行、渝農商理財?shù)葯C構也均有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收益不及預期是主因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德怡律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就是一些有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在合同約定期限還沒到時,就提前終止理財合同,或者一些無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不再繼續(xù)履行合同,提前將理財產品清盤。

          據(jù)了解,銀行理財產品此前也出現(xiàn)過提前終止的情況。普益標準2020年發(fā)布的報告顯示,自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432只產品提前終止,其中有1348只在《商業(yè)銀行理財業(yè)務監(jiān)督管理辦法》發(fā)布之后終止,2019年銀行開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財,涉及622只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提前退場原因何在?對此,信銀理財在公告中明示,“經審慎評估本理財產品目前投資情況,管理人認為提前終止產品比維持產品運作更有利于保護產品持有人的權益”。農銀理財也在公告中稱,“因預計后續(xù)市場不可控因素較強,本產品凈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為更好地提供產品服務,保障投資者權益”。日照銀行則表示,為充分保障投資者權益,避免因管理規(guī)模下降造成投資損失,根據(jù)本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相關約定,該行計劃提前終止本理財產品。

          在霍怡靜看來,理財產品提前終止運作,原因不外有三:一是投資業(yè)績不及預期,凈值波動較大,為了及時止損而提前終止運作;二是理財產品的管理規(guī)模下降,投資風險較高,對機構而言繼續(xù)管理的性價比較低;三是由于部分理財產品設有終止條款或按監(jiān)管規(guī)定提前結束運作。

          今年以來,理財產品頻頻出現(xiàn)“破凈”現(xiàn)象。近日,一條“1萬元銀行理財15個月僅賺9元”的消息沖上熱搜。理財產品持有人許先生認為,理財產品業(yè)績太差是機構提前終止相關產品的主要原因。

          以信銀理財?shù)狡谇逅愕闹腔巯蠊淌赵鰪奆OF一年定開15號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成立于2021年8月9日,無固定期限,風險等級為PR3級,初始凈值為1元,業(yè)績比較基準為5.40%。然而,清算時其每份凈值僅為1.0081元??鄢舾黜椯M率,每萬元的收益不到80元,遠低于其預期收益率,也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機構理財能力亟待提升

          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提前終止運作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多為R2級和R3級,對應的客戶大多為穩(wěn)健型的理財投資者。穩(wěn)健型客戶更看重產品的穩(wěn)定性,機構提前終止理財產品,是否會侵犯客戶的權益呢?

          王德怡表示,理財產品說明書中一般有提前終止條款,如果銀行終止運作符合合同事先設定的條件或者具備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提前終止運作沒有什么問題。但銀行應該及時向用戶披露相關信息,否則可能涉嫌侵權知情權。至于披露的方式,有些銀行格式合同規(guī)定在網站上公告視為送達,有的還對提前幾天告知有明確約定,合乎約定即可。

          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會對用戶帶來什么影響呢?霍靜怡表示,對投資者來說,產品提前終止有利于投資者及時止損,減少因產品業(yè)績不佳導致的資金損失程度,但是可能會降低投資者對機構投研管理能力的信任。對機構來說,提前終止產品不利于客戶信任、品牌形象以及整體的風險管理,但是有利于機構推動理財產品轉型。

          中國銀行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梁濤在日前舉行的“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透露,截至2021年末,理財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剛兌性質的保本理財清零,銀行業(yè)、保險業(yè)的資管產品凈值化水平已經超過了95%。“在全面凈值化時代,理財機構要留住投資者,需進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提升專業(yè)配置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合理布局產品類型和投資方向,提升業(yè)績表現(xiàn)。同時,要做好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和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投資者理解凈值型產品收益風險共擔的本質?!被綮o怡說。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則建議,理財產品完成凈值化轉型后,簡單依靠業(yè)績基準高低來挑選理財產品的策略會逐步失效。投資者應逐步調整心態(tài),基于自身風險偏好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如果難以接受理財產品凈值的波動性,購買存款類產品或許才是更適合的選擇。

          責任編輯: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