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武曉莉)品牌鮮花電商屢屢“爆雷”,不僅暴露出鮮花電商市場的問題,也顯示出鮮花作為一種很特殊的“生鮮類精神消費品”,要取得良好的用戶感受是非常困難的。
隨著鮮花消費需求日益興旺,鮮花直播、共享鮮花、鮮花自動售賣等形式也在悄然興起,比起品牌鮮花電商,直播等新興的電商形式就能夠解決鮮花行業(yè)的痛點嗎?記者進行了親身體驗。
直播買的花更好嗎
記者近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看到,鮮花電商的投訴超過5000條,在其他社交平臺上用戶的評價也很負面。羅永浩直播鮮花翻車事件后,記者的朋友圈很多人表示,不會再買鮮花品牌電商的花。
那直接從云南買花是不是更好呢?記者為此首次體驗了直播購物。
隨便點開一家叫南花谷的淘寶鮮花直播,看上去非常“簡單粗暴”——一種主花材,價格跟花加等持平。但隨著圍觀者吵吵嚷嚷,主播開始聲嘶力竭地加入配花,一把一把地,看上去一大堆。“這樣算起來,肯定比在品牌電商上買便宜了。”記者想。
手忙腳亂地下載了直播APP,研究好了如何下單,在數次未搶到之后,記者終于買到了兩束,價格分別為48.8元和46.8元。由于直播運費是每一單單付,因此兩束花實際價格分別為53.8元和51.8元。這兩束花分別為一束洋甘菊配十枝玫瑰加一束帶刺的小草、十枝芍藥配十枝冰激凌花和一枝圓葉尤加利。
記者后來又在果力貝和若拉鮮花兩家店分別買了一束粉色芍藥配小菊花、一束金色海岸玫瑰泡泡配帕爾瑪(玫瑰泡泡)加一束六初,價格分別為39.9元和29.8元,都包郵。
從直觀價格來看,即便是南花谷的花,也比品牌電商的便宜,比如單單一束大花復瓣的芍藥,十枝價格肯定超過50元。從購買感受來看,用戶要買到便宜、心儀的鮮花,不僅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去旁觀各種直播,還需要非常了解鮮花的品種,不然就不能達到自己搭配的目的。如此一來,即便是對記者這樣多年的鮮花消費者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網購鮮花所見非所得
買花一時爽,插花一直忙。直播鮮花都號稱是從云南當天采購直接發(fā)貨的,但記者購買的三單鮮花的收貨時間分別為2天和3天。不知道是因為天氣熱路途遠,還是因為之前收到的品牌鮮花都有著美麗的外形,此次收到的直播花實在是乏善可陳。
首先,花束其實不大。直播時鮮花的大頭都朝著鏡頭,加上仰拍的角度,看著很大的一堆,實際上收到的花要小得多。其次是沒有看直播時那么水靈,5月22日下單的洋甘菊,收到時葉子已經黃了。所謂的冰激凌花,其實就是染色的康乃馨,白色的估計是不好賣,染了藍紫色的邊,再配上帶刺的灰綠色的草。果力貝的兩束花全部是枯萎的。最便宜最好的若拉,兩束玫瑰泡泡又香又美,但配的六初卻因為粗暴捆扎導致花莖折斷腐爛。
插花也是個巨大的工程。由于都是最原始的花材,記者總共花了兩三個小時整理,還要擔心花刺扎手。六初剪得短短的,腐爛的花莖要全部剪掉。最后還要收拾小山一樣的枯枝敗葉和一堆爛紙盒子。而那束偽裝成冰激凌的康乃馨,也因為第二天一睜眼看著實在詭異,干脆整個扔掉了。
主播會一直暗示你鮮花都是當天早上在交易市場拍來的,不買就沒有了。但實際上直播的鮮花并非那么新鮮。此次記者購買的花除了若拉的以外,都沒有撐過4天。最貴的南花谷的玫瑰并未開放,第三天就全部蔫了。大芍藥可能因為不是開花季節(jié)了,基本未開就干枯了,開了的也是2天后就干枯了。
與此相比,品牌鮮花電商的包裝盒甚至可以放在衣柜里繼續(xù)使用,花材也都整理得很干凈,鮮花的開放度和持續(xù)時間也都更長,像洋甘菊這樣的花材甚至可以開兩周。
此外,直播維權也很難。記者經過將近10天的溝通,果力貝才答應再寄一份芍藥,但不再配花,并承認芍藥是庫存的。若拉則堅稱沒有照片不能受理投訴。最奇怪的是,記者嘗試給兩家的差評居然都沒有成功。
鮮花消費預期很高
“鮮花作為一種‘精神消費品’,消費者的預期是很大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盤和林說。確實,不像蔬菜水果類生鮮品,鮮花還被賦予了一定的精神內涵。在盤和林看來,電商這種形式容易造成消費者的失落感。因為在購買行為實施時,消費者并不能“眼見為實”,而從花田到花瓶,一些小小的差異就可能造成消費者心理的巨大反差,并有可能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而這些和送貨速度等多方面因素都有關。
據鮮花電商從業(yè)人士介紹,從鮮花品牌電商來看,其實大部分平臺前端都有專業(yè)的倉儲、分包和冷鏈運輸,因此花材保鮮度和成品美觀度都很高。但由于落地配送方面均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會出現(xiàn)包裝被擠壓、物流時間過長、粗暴裝卸等風險。
“直播電商也有庫房,也會積壓。”一位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說,“你看見的花不一定是發(fā)給你的花,枯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配送時間過長,另一方面可能就是給消費者寄的是積壓的花材。”這位人士還表示,由于直播電商并沒有品牌鮮花電商那么大的投入,因此其貯存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個大棚,包裝都很簡陋,配送也多半委托小物流公司,花材損耗很大。趕上情人節(jié)、母親節(jié)等特殊節(jié)點,無論哪種公司,都會有更大的積壓和損耗風險。“直播有價格的優(yōu)勢,但也有各種問題,這些都說明其實際上也不符合消費者期待的體驗。”盤和林說,這個行業(yè)本質上還是要注重消費者體驗,品牌電商和直播帶貨各有各的優(yōu)勢,但整體來說,鮮花消費還是一種品質消費,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品質和消費者體驗。
多元嘗試走出困境
在北京市朝陽區(qū)的很多高檔商場以及毗鄰地鐵的通道里,都可以看見鮮花自主售賣機。價格雖然與品牌鮮花相差無幾,但可以自己搭配花束,而且放在機器里的花是所見即所買的。
寧夏銀川的張女士對記者說,她現(xiàn)在都是在銀川本地的鮮花群里買花,因為鮮花品牌電商的售賣范圍很多時候并不包括偏遠地區(qū)。“那種花對我們來說太貴了。”張女士說,她們當地的團購群里,鮮花的品種雖然不是很多,但新鮮度高、價格便宜。
四川的鮮花新零售平臺花際里也推出了共享鮮花機,這些放置在社區(qū)、商場、電影院、KTV、機場、娛樂場所等鮮花高頻需求場景的鮮花機,就是一個“移動花店”。用戶通過花際里APP就可以在線買花。全國5萬多家花店,可以實現(xiàn)縣市約2小時送達。
平價定位的鮮花電商,一直存在價格戰(zhàn)、重資產、高成本、低利潤以及損耗大、維權難等問題,這也是大多數鮮花平臺舉步維艱的原因,越想止損卻越惡性循環(huán),品牌危機難以避免,消費體驗難以保障。而即視即購、及時送達、輕資產模式等的嘗試,都有助于解決鮮花電商目前的痛點。“5G技術的發(fā)展,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即視感這個問題。”盤和林認為,整個鮮花電商的冷鏈物流的痛點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去解決,從目前來說,鮮花電商需要做的就是自己要恪守質量和誠信。
